|
案例列表 案例列表 副標題 |
創新“信用賦能”雙軌模式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顯實效1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其發展長期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制約。安康高新區直面這一痛點,勇于探索,以信用建設為突破口,系統性構建了“線上平臺智能匹配+線下專區精準服務”的雙軌運行模式,有效將企業的“信用資產”轉化為“信貸資本”,為優化區域金融生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路徑。 夯實信用底座,數據“活”起來。該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歸集整合政策、信用、稅收、能耗等超1.2億條涉企數據,覆蓋1.8萬余家市場主體。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精準“畫像”,生成定制化信用報告,使無形的“信用”變為可視、可評估的“新型抵押物”。目前,平臺已吸引11家銀行機構入駐,上架“首貸、信用貸、續貸、隨借隨還貸”等55款金融產品,企業可像“網購”一樣便捷對比、一鍵申貸,銀行可智能匹配、高效審批,極大提升了融資撮合效率。 精準對接供需,融資“易”起來。平臺積極聯動銀行、擔保等金融機構,通過聯合建模、線上放款等模式,顯著降低銀企雙方的交易成本。針對供需錯配問題,設立信用貸、抵押貸等特色專區,利用智能技術實現產品精準推送,打造“豐儉由人、高低自選”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超市”,有效破解了“銀行找不對企業、企業找不準銀行”的困境。平臺涌現出多家企業獲得聯合授信、“專精特新”信用貸(利率低至3%)等典型案例,企業獲貸率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暖”起來。在區政務服務大廳創新設立“四貸促進”金融服務站,形成線上線下互補的服務閉環。該服務站作為省級首批獲認定機構,提供面對面政策解讀、信用挖掘和融資指導,特別是助力“首貸戶”跨越數字鴻溝。通過實行“1+2”輪值制度和“需求登記-轉辦-對接-反饋”五大工作閉環機制,確保專業服務不間斷、企業訴求有回應。憑借信用報告的應用減少了銀行盡調成本,平臺競爭促使企業可“貨比三家”選擇優質產品,“線上+線下”模式將融資周期從數周壓縮至幾天,綜合融資成本得以降低。 健全制度保障,模式“穩”起來。制定《“四貸促進”金融服務站運行管理方案》等配套制度,強化限時辦結和考核督導,以硬指標倒逼服務質量提升。實行“雙站長”制,明確政府、銀行、機構職責,將服務成效與政策支持掛鉤。同時,加強風險監測預警,開展誠信宣傳與信用修復培訓,引導企業珍視信用,夯實誠信根基。雙軌模式延伸了服務觸角,成為政策宣介、信用培育、銀企互信的重要橋梁,增強了企業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安康高新區的創新實踐證明,以信用賦能為核心,通過機制創新與科技應用深度融合,能夠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這一“線上+線下”雙軌模式,不僅為本地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展現了政府服務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與智慧。 如需了解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融資貸款政策產品可咨詢下方企業顧問咨詢。 免責聲明:高新企業稅貸服務轉載網絡文章只為給用戶提供更多詳細資訊及最新政策分享,文章資訊內容只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含內容圖片字體),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 |